yl23455永利官网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客服电话

400-9696-311
医药数据查询

击破“沉默杀手”肾癌诊疗的三大瓶颈|2024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上海交通大学 肾癌
昨天 08:04
15

癌症是众病之王,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把癌症称为carcinos/carcinoma,在希腊语里意为螃蟹。有人说,这是因为肿瘤常常像螃蟹一样坚硬;也有人说,癌症会生长为螃蟹那样,伸出八条腿,插进周围的组织肆意破坏。


肾脏这个拳头大小的器官,每天要过滤180升血液,而当这个“人体净水器”遭遇癌变,早期却像“沉默的杀手”:既无明显症状,传统检测又容易漏诊;在晚期则易发生转移与治疗耐药。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肾癌病例超7.9万,其中30%的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五年生存率不足1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郑军华教授团队深耕泌尿肿瘤领域20余年,发现制约诊疗的三大瓶颈:临床诊断难、治疗效果差、难治患者多。针对以上瓶颈,团队建立了肾癌诊治关键技术,在早诊早筛、临床诊疗及进展转移分子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极大提升了我国肾癌的精准诊治水平。“肾癌诊治关键技术的建立与应用”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01

引领肾癌诊断方式的精准革命


在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人工智能系统正在分析血液与尿液样本的质谱代谢数据。这项看似常规的检测,实则暗藏玄机——郑军华教授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钱昆教授团队构建的SUPER临床队列,通过血液和尿液双代谢指纹图谱,能捕捉到12种特征性代谢物。


就像刑侦专家通过微量物证锁定真凶,该技术对早期肾癌的诊断准确率达93.8%,较单一体液检测提升20%以上。更令人振奋的是,这套系统还能预判肿瘤恶性程度。通过分析代谢物动态变化,医生可提前3至6个月发现复发迹象,为调整治疗方案赢得宝贵时间。


对于已发生转移的患者,传统的FDG PET-CT检查常出现“假阴性”与“假阳性”。项目组另辟蹊径,研制出靶向CD70蛋白的纳米抗体探针。这种CD70标记的“分子雷达”,能精准识别转移癌细胞,敏感性从62%提升至95%。在最新临床试验中,该技术成功发现传统检查遗漏的12处微转移灶,使患者及时获得针对性治疗。这项发表于《欧洲泌尿外科》期刊的突破性成果,被国际权威期刊专题推荐为“肾癌诊断新标准”。更令人骄傲的是,相关探针已实现完全国产化,检测成本明显降低,能让更多晚期肾癌患者受益。


在个性化诊断方面,郑军华团队联合上海多家三甲医院泌尿外科,打造全球首个多模态肾癌精准风险分层系统(MMPS),这项融合病理、影像和细胞特征的“预后导航仪”,成功破解了早期肾癌患者“同分期不同命运”的医学谜题。MMPS系统首次揭示,在传统分级认为安全的I/II期及低分级患者中,竟有10%的“隐形高危群体”,这些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是普通患者的6.8倍。这项发表于《国际外科学》顶刊的创新成果,颠覆了沿用二十年的预后评估体系。临床验证显示,MMPS对I-III期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的预测精度达91.2%,较美国MSKCC模型提升14个百分点。同时,系统可精准锁定看似安全、实则高危的群体,使其提前6至12个月获得强化治疗,将五年生存率从43%提升至68%。这意味着,该模型为每位肾癌患者配备了“个性化预后GPS”,帮助医生制定精准的术后监测与治疗路径。


02

推动肾癌治疗药械的国产破局


在手术室里,一台特殊的腹腔镜手术正在进行,与传统手术烟雾弥漫的场景不同,这次术野格外清晰——一套创新研发的循环排烟装置正无声运作,将影响视野的烟雾瞬间净化。


郑军华团队与珠海司迈科技合作研发的国产设备可有效过滤手术烟雾,保证图像清晰,极大提升患者手术安全系数。与本项目相关的科技成果累计取得15项知识产权,其中已被授权国内发明专利2项、国内实用新型专利3项、国内外观专利1项,国外专利4项,相关产品已在全国3000余家医院临床使用,累计受益患者人数超20万。



更大的突破在药物领域。团队核心成员黄翼然/翟炜教授和北京肿瘤医院郭军/盛锡楠教授团队联合牵头的RENOTORCH研究,开创了国产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靶向药的新方案。这项全国42家医疗中心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显示:接受联合治疗方案的患者人群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18个月,客观缓解率56.7%,较传统单靶向方案的患者人群提升近一倍。更难得的是,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仅61.5%,在疗效与安全性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2024年4月,该方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首个进入CSCO指南和欧洲泌尿外科国际指南的国产肾癌一线治疗方案。《柳叶刀》将其列为全球肾癌治疗主要循证依据之一,标志着中国方案获得国际认可。以往,患者使用进口药每月费用高达4万元,RENOTORCH方案让治疗费用直降90%。该药物上市后迅速纳入医保,累计为患者节省支出超3亿元。


03

探秘肾癌增殖转移的机制黑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郑军华教授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杨朝勇教授团队大胆采用原位酶切和微流控芯片技术,开发了堪称医学界“超清卫星地图”的DynaSpatial技术。这项全球首创的空间转录组技术,能在肿瘤组织中精确定位5微米级区域(相当于头发丝的1/14),同时分析上千个基因表达。


研究发现,肾癌细胞并非均匀扩散,而是呈现独特的“边界进化”模式——就像军事阵地推进,癌细胞在肿瘤边缘表现出更强的侵袭特性。该成果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被国际同行誉为“空间组学领域的中国标准”。


在基础研究领域,团队中的李力教授揭示了肾癌演变的“蝴蝶效应”:SETD2基因缺陷会导致鞘磷脂代谢异常,这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促使肾脏良性囊肿恶变为肾癌。基于此发现,筛选出多球壳菌素等潜在治疗药物,在动物实验中成功抑制肾癌生长。相关机制研究登上《自然通讯》与《肿瘤研究》,为开发新一代靶向药指明方向。


该项目紧紧围绕“肾癌精准诊疗一体化建设”为目标,提出了“早预期、精诊治;全周期,长生存”的理念。仁济医院泌尿外科年肾癌手术量突破2100例,连续8年肾癌手术量蝉联上海市市级医院首位,且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最少、术前等待住院时间最短,均次费用低于上海三级医院平均值。“我们希望,项目成果能实现我国肾癌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为推动我国肾癌临床和研究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郑军华说。


2024科技奖励成果展示

项目名称:肾癌诊治关键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完成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完  成  人:郑军华 等

奖励等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图片

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近日正式颁发,激励上海科技工作者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中为国担当、勇为尖兵!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深化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攻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是上海在深化国家科创中心建设之路上的一道道时代命题。本专栏以全市各媒体记者的视角,解读获奖成果,体现科技作为,展示科创中心建设的每一份答卷。



图片


图片

本报道获得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23DZ2305200



来源:解放日报 上观新闻

记者:黄杨子

资料提供:郑军华

编辑:嘉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分享

↓点赞

图片

↓在看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 暂无评论

    yl23455永利官网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十五五战略规划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8.25-2025.08.31)
      2025-08-31
      24页
    • 2025年8月仿制药月报
      2025-08-31
      14页
    • 2025年8月全球在研新药月报
      2025-08-31
      32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8.18-2025.08.24)
      2025-08-24
      28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8.11-2025.08.17)
      2025-08-17
      20页
    专利数据服务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