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一两年前,创新药“资本寒冬”这个词频繁刷屏,与之唇齿相依的临床CRO行业也随之步入调整期,项目延期、融资困难是大家共同的话题。
但风向,似乎真的变了。
从去年开始,创新药政策暖风频吹,IPO和融资活动重现活跃。一个自然而然的疑问浮现在大家心中:上游的临床CRO们,真的感受到暖意了吗?
随着2025年半年报的密集披露,泰格医药、诺思格、普蕊斯、阳光诺和、博济医药这五家临床CRO领域的代表企业,也纷纷亮出了自家上半年的“答卷”。
一、业绩透视
复苏的迹象究竟体现在何处?各家公司又有何不同的表现呢?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解读五家公司的核心财务数据一起了解整个行业的情况。
从营收规模看,泰格医药作为行业龙头,其66亿的年营收体量远超其他四家之和,规模效应和平台优势依然显著。其余四家营收在7-11亿之间,竞争更为直接。
从营收增速看,博济医药2024年营收同比大增33.50%,堪称最大“黑马”,但其2025H1增速放缓至5.88%。另一家阳光诺和2024年以15.70%的增速同样亮眼,虽然2025H1增速略有回落至4.87%,但营收仍处于增长的模式,其“仿创结合”的一体化服务模式显示出较强的抗周期能力。
诺思格与普蕊斯两家公司2024年营收实现了小幅正增长,分别为3.14%和5.75%,但在2025H1增速均接近零增长0.18%和-1.08%。这表明其在等待更多新订单转化为收入。
龙头泰格2024年营收下滑-10.58%,2025H1收窄至-3.21%,降幅显著收窄,是一个关键的积极信号。期待泰格医药今年能交出一个满意的答卷。
与营收的情况相比,净利润数据更令人震惊。“量增利不增”甚至“量平利减”,价格压力与成本上升正在侵蚀利润,各企业的情况又如何呢?
除博济医药2024年净利润增长外,其余四家公司2024年利润均大幅下滑,其中龙头泰格下滑幅度最大,这种情况在2025年H1更甚,仅诺思格小幅扭转了利润同比增幅,泰格医药和普蕊斯的利润同比下滑幅度在减少,侧面也能说明其利润空间在逐步调整中。
二、业务结构拆解
从以上分析来看,一场“分化式复苏”正在临床CRO行业上演。而要解读这种分化的必然性,我们就不能停留在财务数据的表面,必须深入到决定企业命运的两大战略要素:一是做什么,二是去哪做。不同的选择,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从业务模式来看,诺思格业务结构最为多元且特色鲜明。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服务收入占比达13.58%,这类业务技术壁垒高、人员效率优,通常是毛利率最高的板块。这完美解释了为何在行业利润普遍承压的背景下,其2025H1净利润能独树一帜地实现正增长4.45%。普蕊斯和诺思格一样是专业化深耕者,公司收入全部来自SMO业务。这使得其业绩与国内临床试验项目数量高度绑定,堪称行业需求的“晴雨表”。在项目延期时受影响最深,但在行业复苏、项目启动加速时,其业绩反弹的弹性也最大。
不同的是泰格医药作为“全能战士”,业务几乎覆盖临床CRO全部环节。两大核心板块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占比均衡。这种“一站式”平台模式但在下行周期,庞大的体量也意味着更难的“船头调转”。
阳光诺和是“仿创结合”的独特生态,药学研究服务和临床试验及生物分析服务占比不相上下。这种从仿制药药学到临床研究的一体化服务,很好地契合了国内众多药企“仿创结合”的研发需求。
博济医药的业务仍以临床研究服务为主,占比80.18%,临床前研究占比仅11.31%,一体化协同效应尚未完全显现,抗风险能力仍有待加强。
境内外收入占比是衡量公司全球竞争力和风险分散能力的重要指标。从各企业的国际化情况,我们不得不说,大哥还是大哥!
泰格医药作为国内极少数有能力承接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的CRO龙头,其境外营收占比45.79%,是一只国际化的领头羊。虽然国际化为其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收入来源,但也使其业绩更易受到全球医药投融资周期和地缘政治的影响。
其余四家诺思格境外营收占比10.68%,普蕊斯不足1%,阳光诺和约等于0、博济医药仅0.54%的收入,这四家均高度依赖国内市场。这也意味着它们的命运与国内创新药政策、医保谈判和投融资环境紧密相连。
总而言之,你的赛道,决定了你的速度!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契合环境的战略。
研发投入,未来之路
业务结构的差异,清晰地解释了为何各家在当前复苏潮中表现各异。然而,当下的成功可能源于过去的布局,未来的行业地位,则取决于今天播下的种子。
泰格医药作为绝对的研发投入王者,2024年度研发投入2.38亿,2025上半年研发投入也有1.27亿。尽管2024年投入同比略有下降8.86%,行业低谷期控制成本,但其2025H1重归正增长。
阳光诺和是五家公司中研发投入最为激进的。其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大增39.02%,达到1.72亿元,甚至超过了营收规模更大的诺思格和普蕊斯。2025H1继续保持10.39% 的高增速。公司正持续加大在创新药药学研发、复杂制剂技术平台等方向的投入,旨在构建更高的技术壁垒,从“服务型CRO”向“研发驱动型CRO”转型。
诺思格的研发投入保持稳定增长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7.51%,2025H1同比增长8.59%。普蕊斯作为SMO公司,研发投入更多集中于开发提升项目管理效率的数字工具,其2025H1研发费用增速提升至10.89%。
博济医药的研发投入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2024年增长13.87%后,在2025H1却大幅下滑-13.50%。
本轮的“分化式复苏”不仅仅体现在当下的财报上,更通过研发投入这把“标尺”,预示了下一阶段行业分化的雏形。 敢于在冬天播种的企业,更有可能在春天收获最丰硕的果实。
纵观泰格医药、诺思格、普蕊斯、阳光诺和、博济医药五家公司的业绩答卷,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临床CRO行业的复苏已不再是预期,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希望各企业未来都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参考资料:
www.tigermedgrp.com
www.rg-pharma.com
www.smo-clinplus.com
www.sun-novo.com
www.gzboji.com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