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23455永利官网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医药数据查询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共发布文章:138篇
  • 科学造福人类健康,盘点那些深刻改变临床实践的诺奖
    临床研究
    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将于10月7日公布,今 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深刻影响临床实践的那些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DNA里蕴藏着我们的遗传信息,而mRNA则是携带这些信息,指导合成蛋白质的信使。 血源性肝炎是导致世界各地人们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全球性健康问题,曾经,甲肝和乙肝之外的大多数血源性肝炎病例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医学新视点
    2024-09-29
    健康 诺奖
  • 4倍血压达标率!阜外医院领衔研究:一次微创手术,长期有效降压
    前沿研究
    对于药物治疗依从性不佳或经过多种药物治疗后血压仍无法有效控制的患者而言, 去肾交感神经术(RDN)近年来已显示出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来安全持续降低血压,而且具有一次手术、长期降低血压的潜力。 前不久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更新的《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管理指南》中对RDN作出相关推荐,这也是RDN首次被写入大型国际指南。 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跃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
    医学新视点
    2024-09-27
    低血压 高血压
  • 每月一针,2个月体重下降达8.1%!超长效减肥疗法添加新证据
    临床研究
    Metsera日前宣布,其超长效减肥疗法MET-097在临床1期试验中实现了显著且持久的减肥效果。 受试者在接受治疗第36天后,体重下降达7.5%,且其药代动力学特征支持潜在的每月一次给药方案。 Metsera计划于2024年第四季度启动MET-097的2b期临床试验,预计将在2025年上半年获得数据。
    医学新视点
    2024-09-27
    减肥 超长效减肥疗法
  • CAR-T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突破!JAMA子刊:73%患者获益,总生存期超26个月
    临床研究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全球每年新增超过190万例结直肠癌患者,每年大约90万人死于结肠或直肠癌,其中 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15%,开发新的治疗策略用于晚期结直肠癌很有必要 。 目前,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细胞疗法)在恶性血液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但CAR-T疗法如何在实体瘤治疗中发挥效应,仍然是临床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寻找合适的治疗靶点是CAR-T疗法开展的基础, 鸟苷酸环化酶C(GCC)表达于胃肠上皮细胞,是治疗结直肠癌及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重要靶点 。
    医学新视点
    2024-09-26
    GC-C 直肠癌 CAR-T
  • 《柳叶刀》子刊:3年生存率翻倍!非小细胞肺癌二三线治疗新选择
    前沿研究
    在EGFR野生型NSCLC患者中,目前铂类化疗的缓解率约20%~40%,联用PD-1/PD-L1抑制剂后缓解率可提升至55%~67%。 疾病进展是大量患者面临的挑战。 在化疗和免疫治疗进展后,多西他赛是标准治疗,但获益有限,中位生存期约为9个月,客观缓解率(ORR)仅约5%-12%,且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高。
    医学新视点
    2024-09-25
    EGFR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二三线治疗
  • 一药治多病!潜在重磅疗法获批,这4类人群获益
    审批动态
    优时比(UCB)日前宣布,美国FDA已批准Bimzelx(bimekizumab)用于治疗活动性银屑病关节炎(PsA)、有客观炎症迹象的活动性非放射性中轴脊柱关节炎(nr-axSpA)以及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成人患者。 根据新闻稿,Bimzelx是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四种慢性免疫介导炎性疾病的“首个” 白介素-17 A/F(IL-17A/F) 抑制剂。 行业媒体Fierce Biotech称 Bimzelx具有成为潜在重磅药物的潜力。
    医学新视点
    2024-09-25
    银屑病关节炎
  • 73%的患者5年仍存活!《柳叶刀》:这种结直肠癌迎来治疗新选择
    前沿研究
    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其中80%~90%的肝转移灶初始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 全身化疗是大多数永久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 研究结果支持肝移植作为永久不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治疗新选择。
    医学新视点
    2024-09-24
    结直肠癌 柳叶刀
  • 疾病控制率达95.2%!这一方案有望破解“最毒乳腺癌”治疗难题
    前沿研究
    在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 教授、张剑教授团队牵头开展的一项研究,探索了PM8002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进展。 Q1: PM8002/BNT327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这项研究以往在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SABCS)等大会中进行报告,请您简要介绍这项研究以及本次大会中将更新哪些研究成果。 此外,研究也进行了PD-L1检测,在联合阳性评分(CPS)≥1分以及≥10分的人群中看到了更好的疗效,尤其是在≥10分的患者中,有效率是100%。
    医学新视点
    2024-09-24
    白蛋白 PDL1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自然-医学》:帕金森病症状改善50%,新一代“大脑起搏器”更精准
    前沿研究
    脑深部电刺激(DBS)是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通过在大脑特定位置植入电极、传递电信号来缓解症状,类似于大脑中的起搏器 。 然而,传统DBS的刺激水平是恒定的,无法根据临床和神经状态的波动来动态调整刺激强度。 针对这一挑战,自适应脑深部电刺激(aDBS)技术应运而生, aDBS能够基于直接来自大脑的数据,并通过机器学习来实时调整刺激强度。
    医学新视点
    2024-09-24
    帕金森病
  • 治疗颅内动脉狭窄、预防再中风,首次证明球囊优于药物!天坛医院团队领衔研究问鼎JAMA
    前沿研究
    在亚洲患者中,约一半的缺血性卒中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引起。 目前,颅内动脉狭窄的药物治疗效果尚不够理想,血管内治疗(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仍处于探索阶段,现有的3项随机对照试验均未证明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优于药物治疗,球囊扩张术则尚未在随机对照试验中接受检验。 论文指出,“在sICAS患者卒中二级预防中,这是第一项证明血管内治疗优于强化药物治疗的研究。”
    医学新视点
    2024-09-23
    缺血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动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