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23455永利官网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医药数据查询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共发布文章:10篇
  • 武汉病毒所周溪/任玉洁团队在HSV-1免疫逃逸机制与抗病毒治疗研究中取得进展
    前沿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周溪/任玉洁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 Cell Reports Medicine 上发表了题为“Herpes simplex virus-1 encodes a STING antagonist that can be therapeutically targeted”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疱疹病毒1型(HSV-1)编码的UL38蛋白通过拮抗宿主STING信号通路逃逸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并基于该机制开发了一种靶向UL38-STING互作界面的多肽药物L4P,在动物感染模型中展现出显著的抗病毒效果,为HSV-1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HSV-1是一种广泛感染人类的病原体,可引发口唇疱疹、角膜炎、脑炎等严重疾病,全球约38亿人感染。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2025-04-18
    STING HSV-1 抗病毒
  • 武汉病毒所在蛋白纳米笼嵌套组装及通透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前沿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李峰团队与深圳理工大学张先恩团队、南京邮电大学范曲立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 Nano Letters 发表了一项题为“Assembly of Matryoshka-Type Protein Nanocages for Compartmentalized Oxygen Sensing”的研究工作。 该研究实现了双层蛋白纳米笼(Protein nanocage, PNC)结构的嵌套组装,发展了PNC内腔氧传感新方法,并揭示了不同天然PNC的氧通透性特征。 PNC广泛存在于生物界,是由蛋白亚基通过精确有序自组装形成的笼形纳米结构(如病毒衣壳、铁蛋白等),是限域催化、靶向递送、纳米疫苗等前沿领域的理想平台。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2025-04-03
    PNC 纳米笼嵌套组装
  • 武汉病毒所李峰团队在mRNA递送系统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前沿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高致病性病毒与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李峰研究员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 Nano Letters 发表了一项题为“The RNA Landscape of In Vivo-Assembled MS2 Virus-Like Particles as mRNA Carriers Reveals RNA Contamination from Host Viruses”的研究工作。 该研究在活细胞中实现了病毒样颗粒(VLP)对目标mRNA的特异性封装,并绘制了VLP内部RNA的全景图谱,为mRNA药物递送系统的精准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mRNA递送系统是mRNA疫苗、基因编辑、蛋白质替代治疗等前沿生物医药技术的重要基础。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2025-04-03
    mRNA递送系统 病毒所
  • 武汉病毒所/高致病性病毒与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王薇团队在沙粒病毒小分子抑制剂研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前沿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高致病性病毒与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王薇团队在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医学病毒学杂志》)发表题为“Antiviral activity of the MEK1/2 inhibitor trametinib against 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MEK1/2抑制剂曲美替尼对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的抗病毒活性)的研究论文。 该团队系统揭示了MEK1/2抑制剂曲美替尼(Trametinib)对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的强效抑制作用及其多靶点作用机制。 在免疫功能低下、器官移植、妊娠人群中会出现机会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2025-03-04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生物安全 沙粒病毒
  • 武汉病毒所邓菲/沈姝团队合作研制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中和单抗
    前沿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邓菲研究员/沈姝青年研究员团队与南开大学等合作,研发了针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相关结果先后发表在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和 PLoS Pathogens 杂志,题目分别为“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ree monoclonal antibodies targeting the SFTSV glycoprotein and displaying a broad spectrum recognition of SFTSV-related viruses”和“Molecular mechanism and structure-guided humanization of a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y against SFTSV”。 SFTSV是一种新发蜱传出血热病毒,主要在中国中东部地区、韩国、日本流行传播,感染导致高热和严重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持续危害人口健康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迄今为止,临床尚无针对SFTSV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2024-10-16
    SFTSV 南开大学 沈姝
  • 武汉病毒所在HSV-1溶瘤病毒的构建中取得进展
    前沿研究
    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胡志红/王曼丽/罗敏华/曾文波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 ACS Synthetic Biology 上发表了题为“Efficient Strategy for Synthesizing Vector-Free and Oncolytic Herpes Simplex Type 1 Virus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I型单纯疱疹病毒F株型病毒开展了人工合成平台的构建及优化,并利用该平台实现了溶瘤病毒的改造。 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作为溶瘤病毒在癌症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在该研究中,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高效合成并拯救HSV-1病毒的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2024-10-15
    HSV1 单纯疱疹病毒 HSV-1
  • 武汉病毒所彭珂团队在裂谷热病毒感染致病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前沿研究
    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彭珂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 PLoS Pathogens 发表了题为“RVFV virulence factor NSs triggers the mitochondrial MCL-1-BAK axis to activate pathogenic NLRP3 pyroptosi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揭示了裂谷热病毒的NSs蛋白通过转录抑制活性诱发被感染细胞线粒体损伤,从而激活NLRP3炎症小体依赖的细胞焦亡导致病毒感染致病的机制。 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 ,RVFV)是一种蚊媒传播的人畜共患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目白纤病毒科白蛉病毒属。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2024-10-06
    裂谷热病毒 NLRP3 Rift Valley fever
  • 武汉病毒所张波团队在埃博拉病毒的病毒载体疫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前沿研究
    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张波研究员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 Molecular Therapy 发表了题为“Rational design of self-amplifying virus-like vesicles with Ebola virus glycoprotein as vaccine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为开发安全、高效的埃博拉病毒疫苗提供了新的策略。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EBOV),属于丝状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是一种具囊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2024-09-10
    埃博拉病毒 Ebola virus EBOV
  • 武汉病毒所胡杨波/陈士云团队在流感病毒的细菌载体疫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前沿研究
    该研究为开发广谱抗流感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的黏膜疫苗提供了新的策略。 流感病毒感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现有季节性流感疫苗仅能提供针对特定毒株的有限保护,迫切需要“通用”流感疫苗来提供针对不同亚型流感病毒的有效保护。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2024-08-12
    流感病毒 流感疫苗 陈士云
  • 武汉病毒所邓菲/沈姝团队在SFTS引发血小板减少机制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前沿研究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血小板减少与疾病轻重症发展和预后相关,但其病理机制研究还比较有限。 此外,将与细胞死亡相关的DEGs与COVID-19和登革热患者的血小板进行比较,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SFTS患者中标志性焦亡、凋亡、坏死、自噬和铁死亡的阳性血小板百分比,发现患者血小板发生了焦亡、凋亡、坏死和自噬,很可能是导致血小板损伤的重要原因。 与患者血小板应答不同,SFTSV感染小鼠的血小板主要参与调节适应性免疫中起作用,血小板死亡不显著。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2024-07-18
    SFTSV 血小板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