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在《中华糖尿病杂志》官网重磅发布!《指南》中针对2型糖尿病,推荐参芪降糖颗粒可降低T2DM(气阴两虚)患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
《指南》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在糖尿病防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中医药可在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单独及协同控糖、防治并发症、改善症状和体征、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作用。
关于参芪降糖颗粒,目前还有以下权威的指南及共识背书: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
在协同控糖、改善症状方面,推荐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联用参芪降糖颗粒等中成药。
✦《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用于2型糖尿病之气阴两虚证。临床证据:Ia级,强推荐。
✦《糖尿病前期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用于糖尿病前期气阴两虚证。证据类别:Ⅱa级,推荐级别:B。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中成药推荐参芪降糖颗粒,临床证据:Ⅱb级,弱推荐。
✦《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中成药推荐参芪降糖颗粒,证据等级与推荐意见:Ia,强推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适用证型:NPDR(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据等级:Ⅱb,弱推荐。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糖尿病分册》
糖尿病前期:用于气阴两虚证,症状表现为形体偏瘦,倦怠乏力,口干口渴,夜间为甚,五心烦热,自汗盗汗,气短懒言,心悸,失眠,舌淡苔少,脉细弱。
糖尿病:用于气阴两虚证,症状表现为口干口渴,乏力,多汗,体重减轻,心慌心悸,失眠,小便无力,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脉虚细等。
糖尿病肾病:用于气阴两虚证,症状表现为消瘦乏力,气短,多汗,自汗出或潮热盗汗,干咳少痰,咳嗽动则加重,手足心热,心悸失眠,颧红,舌红,苔少薄白,脉虚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于气虚血瘀证,症状表现为手足麻木,如有蚁行,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暗,或有瘀点,太薄白,脉细涩。
✦《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糖尿病前期(气阴两虚证):可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加用参芪降糖颗粒,可改善症状,控制血糖。
2型糖尿病:轻、中度2型糖尿病(HbA1c≤9%):可在辨证基础上联合使用参芪降糖颗粒;通过Meta分析发现,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参芪降糖颗粒与不使用参芪降糖颗粒相比,进一步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提高临床疗效。
糖尿病并发症:如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可在辨证基础上,联合使用;参芪降糖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降低早期DN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患者肾脏功能。参芪降糖颗粒联合甲钴胺片能够有效改善DPN所致临床症状,尤其对疼痛和麻木效果显著。参芪降糖颗粒联合迈之灵治疗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可提高患者的视力,改善眼底病变和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
参芪降糖颗粒根据唐代王焘《外台秘要》中治消渴方“黄芪汤”,选用人参皂苷、黄芪等11味中药严谨配伍,具有益气养阴,滋脾补肾功效,再结合现代用药经验而成的配方。主要针对糖尿病最常见的“气阴两虚”症, 症见口干舌燥、倦怠乏力、口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