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
解读
共识题目:靶向药物导致血液系统异常的输血与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共识制定者: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药师协会肿瘤药师分会
文章来源:李丽玮,李志强,朱小玉,等.靶向药物导致血液系统异常的输血与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OL].临床输血与检验,1-12[2025-01-06].
原文链接: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4.1239.R.20241231.0913.002.html.
靶向药物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其在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一些血液系统异常,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以及凝血功能异常等。这些异常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并妥善管理靶向药物引起的血液系统异常,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以下是根据共识总结内容。

靶向药物导致的贫血
1 | 输注红细胞成分 |
2 | 药物治疗:(1)网织红细胞和间接胆红素不增高且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的贫血患者,如明确有造血原料缺乏时,可补充铁剂或/和叶酸、维生素B12。如提示有骨髓红系增生低下,可选择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雄性激素(司坦唑醇片、十一酸睾酮、丙酸睾丸酮、达那唑)等治疗;(2)网织红细胞和间接胆红素增高且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贫血患者,可选择应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环孢素A、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等治疗。 |

靶向药物导致血小板减少
1 | 输注血小板成分 |
2 | 药物治疗:(1)可选择以下药物: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重组人白介素-11、血小板 生成素受体激动剂(艾曲泊帕、或海曲泊帕、或阿伐曲泊帕、芦曲泊帕)、罗普司亭、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环孢素A、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等治疗;(2)停止使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

靶向药物导致的粒细胞减少
1 | 输注粒细胞成分 |
2 | 药物治疗:(1)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可分别选择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重组人白介素-3(rhIL-3)等治疗。 |

靶向药物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1 | |
2 | 低凝状态:处于低凝状态伴明显出血患者,可分别选择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氨甲环酸、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FⅦa)等治疗。 |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